| 
 如何设计一条高线平衡的单件流线体 (益友原创文章)  
 
概览 
1.      什么是线平衡 
2.      为什么要保证线平衡 
3.      如何计算线平衡 
4.      线平衡的关键项目 
5.      什么是单件流 
6.      单件流的优点是什么 
7.      单件流的实施关键点 
8.      单件流的布局类型 
9.      如何设计一条高线平衡率的单件流线体 
10.  设计案例 
 
  
================= 
 
1.      什么是线平衡? 
 
 
线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,是使工位间的负荷均衡化,利用基础IE的手法从而使工站间的作业时间相同胡子耦合相近的一种技术。 
 
 
2.      为什么要保证线平衡? 
 
 
(1)     提高设备&人员工时利用率,降低生产周期 
(2)     降低物资消耗,减少在制品,降低成本 
(3)     便于实现单元生产和单件流,实现柔性生产 
(4)     降低和减少员工抱怨,平衡工作量 
 
 
3.      如何计算线平衡? 
3-1   Line Balance % =  
 3-2   LineBalance % =   
 
Example: 
  
 
3-3 会发现计算线平衡有两种公式,选用哪种公式取决于我们考虑的关键点或者对象是什么。3-1 主要是研究改工位的工位布局(机器布局)是否满足线平衡,以及在制品的设计。3-2 主要是考虑人员或者整体的负荷情况,如果需要考虑人员的劳动强度或者工位的负荷情况则选用第二个。 
 
 
例如: 
 
 
如果将后两种情况最后一工位变成两个工站,那么: 
(1)     LB1 =LB2 = 62.5%,(2)LB1 = LB2 = 75% 。 
 
 
所以会发现为了降低工位间的WIP以及设备的合理布局,从而两站并一站。 
 
 
3-4 如果工厂内设备多并且昂贵,那么就需要将设备利用率用到最大,那么可以使用3-1,尽量平衡设备;如果电子厂或者手工作业较多的工厂,那么可使用3-2,从而方便衡量人员的劳动效率。 
 
 
3-5 一般情况下,人机配合时,那么我们将对该工位的整体工时进行计算,也就是采用3-1公式进行计算。 
  
 
 
4.      线平衡的关键项目 
 
(1)     CustomerDemand 客户需求:依据年度、月度、周的库户需求计划而定 
 
 
(2)     AvailableTime    可用时间:依据生产实际中,公司高层设定的休息、吃饭时间、将全班工作时间扣除这些计划性的时间,即为AT。 
 
 
Takt Time (节拍) = (2)/(3) Cycle Time(周期)=依据生产实际而定 Process Sequence(制程序列)…  
 4-1 Takt Time 的影响 
 
 
Comment:此处TT作为设计产线的依据,可以将其看做planned cycle time。 
4-1-1 节拍设计过小的影响 
 
 
(1)     影响有效效率的价值比率 
例如:操作时共有2s的浪费,如果将TT分别设计成5s和30s,那么其增值比率分别为: 
  
 
(2)     影响给员工情绪,高频率的重复动作导致疲劳 
 
 
4-1-2 节拍设计过大的影响 
(1)     影响产线效率:不能及时交货 
(2)     需要求作业员掌握更多的动作 
(3)     新员工难以快速熟练所有内容 
 
4-2 最佳的Takt Time是多少? 
 
 
(1)     全自动化生产线,依据机器速度和各类参数而定,仅可考虑设计性能、OEE、数量、效率和客户需求即可,尽量将Takt Time 与线体设备的Bottle Neck Cycle Time相结合。 
 
 
(2)     半自动或重复性的手工作业,大量经验表明,最好将Takt Time设计在50s附近波动。下图为员工复杂度与TT的关系: 
 
 
  
  
4-3 最佳Takt Time的影响 
 
 
(1)      提高生产率 
A.减少动作的浪费比率,增值比率在合理的范围内 
 
 
B.产出可控制并且适宜 
 
 
(2)      安全与人因 
 
 
A.将体疲劳强度与人体伤害 
B.降低单调性,连贯动作且有成就感 
(3)      质量 
A.   合适的TT,保证质量合格性 
 
4-4 如何设计合理可接受的TaktTime ? 
 
 
(1)      三班并两班,两班并一班 
(2)      选用合适的价值比率 
(3)      考虑设备利用需求,尽量将TT与贵重设备瓶颈结合 
(4)      考虑作业内容的可组合性、连贯性、顺畅性和复杂度 
(5)      综合考虑现场的布局 
 
 
Comments:具体需要结合工厂的投资和各类实际情况,需综合结合工厂布局、设备情况、人员流失等各类相关因素。 
 
4-5 为什么要设计和保证线平衡 
 
 
(1)      物流快速,缩短制造周期 
(2)      减少在制品,加快物料和半成品周转 
(3)      降低瓶颈限制,提高效率 
(4)      减少员工抱怨,改善作业秩序,提升士气 
(5)      提升以及稳定产品质量 
 
5.什么是单件流 
 
 
单件流(一个流)指将场地、人员、设备合理配置,按照一定的作业顺序,零件一个一个地依次经过各工序的设备或者人员进行加工、移动,从生产开始到完成之前,无在制品周转的作业方式。 
 
 
5.单件流特征 
(1)      做一个、传一个、检一个 
(2)      机器工时长,人员跟随在制品走得动,进行多工序作业 
 
6.单件流的优点 
 
 
(1)      缩短生产周期 
紧急订单转换为常规订单;资金周转加快,获利能力强 
 
 
(2)      及时发现问题,品质成本低 
及时发现,及时反馈;按照整流方式移动 
 
 
(3)      搬运最小化 
成批搬运次数减少;安全事故次数降低 
(4)      降低在制品 
降低存货成品;节省生产空间;减少八大浪费 
 
 
(5)      占用面积小 
设备小型化、柔性化、通用化、标准化 
 
7.单件流实施关键点 
 
(1)      实施单件流动 
 
 
在现有的设备和布局下,按照单件流动,取消成品流动  
 (2)      按加工顺序布局 
 
 
由工艺原则布局改成产品原则布局,但是需要根据品种和产量决定 
 
 
(3)      生产同步化 
 
 
即将各工序生产速度严格按照生产节拍进行生产,防止出现严重偏离现象  
 (4)      多能工化 
 
 
区分多机台和多工序的不同,让员工可多工序进行操作 多几台: 同工序却有几个机台进行加工,每个机台加工内容相同; 多工序:每个机台加工的内容不同  
 (5)      站立走动作业 
人因工程中长时间的坐姿操作比长时间的站姿操作为佳,由于为了形成多工序作业,将形成员工站立走动作业,同时可缓解长时间的站立疲劳。  
 (6)      设备合理布局 
 
 
保证进出口一致的原则,U型或者C型等相关布局。  
 (7)      设备小型、柔性化 
实行单件流为了员工能够多工序操作,那么应该选用小型和柔性化设备,便于员工作业,同时可快速换型。  
 (8)      作业标准化 
将员工的作业进行标准化,从而做到持续改进。  
 8.如何设计单件流 
 
 
8-1  生产线布局的种类 
 
 
8-1-1         合理布局 
 
 
U line(C型、圆形、凹形、M型) 
优点: 
(1)      需求不同,人员柔性 
(2)      I/O一直原则 
(3)      团队团结协作 
(4)      缩短行走间距 
(5)      逆时针流动(共用设备时可能无) 
 
 
8-1-2         不合理布局 
鸟笼布局:同类型设备,一般为多机台操作 
  
 
孤岛布局:单元之间隔离,员工是多工序操作 
  
 
 
直线布局 
 
  
8-2  生产线设计 
 
 
设备小型化,设备流动化、设备柔性化、设备自働化、设备I/O一致化、设备人因化、作业标准化、降低无效动作。 
 
9.如何设计一条高线平衡率的单件流线体 
 
 
 
9-1  基础信息 
 
 
9-1-1         客户需求(年度、月度、周、天) 
9-1-2         可用时间 
9-1-3         设备或人员的整体效率OE或者OEE 
9-1-4         区域或整体首次通过率FTQ 
9-1-5         目前工厂的排班情况以及不同的Takt Time 
 
9-2  抓住生产制程 
 
 
9-2-1         工艺流程 
9-2-2         设计作业流程图 
(1)      人员和物料流 
(2)      物料摆放 
(3)      定义行走时间 
 
 
9-2-3         员工的操作内容 
 
9-3  评估和构建最终的排布图 
 
 
9-3-1         使用员工操作内容绘制线平衡表格 
 
 
(1)      平衡图 
(2)      平衡数(92% - 95%) 
(3)      识别瓶颈 
 
 
9-3-2         使用员工操作内容和线平衡图痛殴薄弱点和浪费点 
 
(1)      增值内容与时间 
(2)      必要非增值内容与时间 
(3)      非增值内容与时间 
 
9-4  降低周期时间,优化作业内容 
 
 
9-4-1         物料摆放 
(1)      物料方向 
(2)      手与手臂的作业范围 
(3)      物料的包装 
(4)      质量要求 
(5)      物料传递系统 
 
 
9-4-2         作业单元设计与布局 
 
 
(1)      工位靠近 
(2)      设备小型和较窄的通道(5 feet) 
(3)      机器后方进出料 
 
 
9-4-3         实体模型模拟 
 
 
(1)      机器设计 
布局、夹具、装卸载、防呆和防护、环境与人因 
 
 
(2)      员工作业内容设计 
动作分析、人因工程、作业动作时间、员工作业方案 
 
 
(3)      物料搬运 
物料摆放、物料传递、在制品设计、污染和报废处理 
 
9-5  效果确认与评估 
 
 
(1)      标准作业组合表(WCT) 
(2)      标准作业流程图(SWC) 
(3)      作业指导书(WI) 
(4)      工序能力表(PC) 
(5)      员工和设备利用率 
(6)      线平衡图示 
 
10.线平衡设计案例 
 
 
案例: 某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基本情况如下:某小车要在一个传送带流水线上组装,每天客户需求500辆,每天常白班,休息和吃饭时间为50min,早会10min。人员和设备的总体运营效率为95%,下图是该手推车的装配网络图, 
 
  
 
 
各工位的Cycle Time 通过模拟分析,得出如下表格: 
  
 
Step1 : 基础信息 
 
 
客户需求 = 500vehicles/day 
可用时间 = 8*60 – 50-10 =420 min 
生产综合效率 = 95% 
节拍时间 = 50.4 s/vehicle 
理论工作站人员数量 = 251/50.4= 5 
 
Step2: 抓住生产制程 
 
 
Step3: 评估和构建最终模型 
 
 
上述两步为了以案例形式展现,上述步骤省略下 
直接按照构建最终排布图步骤进行。 
 
构建和工位安排有两种方法: 
 
 
(1)      优先分配后续作业较多的作业 
(2)      优先分配操作时间最长的作业 
 
 
  (1)      韩格逊-伯尼法(加权法或矩阵法) 
 
在进行安排工位时,首先选择后续作业数量最多规则 
 
 
那么可形成如下表格: 
根据上述信息,从而得出入线线平衡图: 
  
 
线平衡 = 251/(55*5)*100% = 91.3% 
 
识别瓶颈 人员2为瓶颈,急需改善 
 
 
同时人员2和人员4 均大于TT,则无法满足交货。 
 
 
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优化工站。 
 
 
Step4: 降低周期时间和优化工作内容 
我们从以下地方入手 
- 优化人员2和人员4 物料的摆放,提升拿料便利性
 
 - 上料员去除原材料包装
 
 - 靠近人员2操作的B\D工位,靠近人员4的F/H/G工位
 
 
  ….. 
改进后有效降低人员2和4的周期时间,则会提升先平衡率。 
 
在进行安排工位时,当发现选择后续作业数量最多规则平衡率不高,我们可选择优先分配操作时间最长的作业 
 
  
 
 
根据上述信息,从而得出入线线平衡图: 
  
 
发现其结果和规则一相同,所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线平衡。  
利用韩格逊-伯尼法(加权法或矩阵法)进行操作 备注:权重为本身及带1的单元和  
 根据权重, 发现其结果和规则一、规则二相同,所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线平衡。  
 根据前三种方案设计的工站组合,可得出以下人员作业图示: =========== 作者授权《标杆精益》发布,转载请附上以下全部内容,违者心究。  =========== 作者介绍: 
Jackson Cao/曹军胜 
 
 益友会苏锡常分会副会长 
益友会安徽分会副会长 
欢迎与作者交流: 
QQ: 513305625    E-mail:ie.jason.cao@gmail.com 
 
支持原创,欢迎打赏,小爽小赏,大爽大赏! (长按2秒二维码,微信转帐打赏,多少随意)  
======= 
欢迎益友来稿:13421973@qq.com 
 
广东精益管理研究院 2015.06.25 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