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图表法:很浅显易懂的方法,但计算太过繁琐。 
二、运输表法:运输表法的基本假设是: 
1.每一单位计划期内正常生产能力、加班生产能力以及外协量均有一定限制; 
2.每一单位计划期的预测需求量是已知的; 
3.全部成本都与产量呈线性关系。 
计划工作分主计划与生产计划,说起来其实很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也很复杂。首先我们要了解很多的前提条件,比如生产周期,由此结合公司制度、人员、机器设备、瓶颈工艺制订出产能。再如采购周期、批量、仓储能力、公司KPI指标等。然后才是一些基本规则:先来说说批量规则:  
 
批量规则表示做MPS或MRP计划时,计算物品的计划下达数量所使用的规则,它分为分静态批量规则与动态批量规则; 
最大批量:当计划下达数量大于此批量时,系统取此批量作为计划下达量。 
最小批量:当计划下达量小于此批量时,系统取此批量作为计划下达量。 
固定批量:每次订货计划数量按一个固定值下达,一般用于订货费用较大的物品。 
直接批量:完全根据计划需求量决定的订货量。 
固定周期批量:固定周期批量指每次订货的间隔周期相同,但批量数不一定会相同。 
倍数批量:如果需求量小于批量,则按批量计算;如果需求量大于批量,则按 
批量的倍数计算; 
批量周期: 
批量周期指如果物品按周期批量订货时,订货的周期。 
批量物品按批量时的数量,系统在做计划生成时,可根据批量规则和批量自动计算订货数量, 
批量的增量是此位数。 
毛需求量(gross requirement): 
毛需求量指初步的需求数量,系统会根据计划参数的设置进行计算。 
计划接受量(scheduled receipts): 
计划接受量指前期已经下达的正在执行中的订单,将在某个时段的产出量。 
预计可用库存量(projected available balance pab): 
预计可用库存量指在某个时段的期未库存量,要扣除用于需求的数量,平衡库存与计划; 
公式:预计可用库存量 = 前一段末的可用库存量 + 本时段计划执接受量 --  
本时段毛需求量 + 计划产出量; 
净需求量(net requirements): 
计算净需求量要综合毛需求量和安全库存量,并考虑期初的结余与本期可能计划产出的数量, 
公式:净需求量 = 本时段毛需求 - 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 - 本时段计划接收量+ 安全库存量。 
计划产出量(planned order receipts): 
当需求不能满足时,系统根据设置的批量规则计算得到的供应数量称为计划产出量,这些数量是建议数量,不是计划的投入量。 
计划投入量(planned order releases): 
根据计划产出量,物品的提前期及物品的合格率等计算出的投入量称为计划投入量,可供销售量(available to promise );在某一个时段内,物品的产出数量可能会大于订单合同数量,这个差值就是可供销售量,公式: 可供销售量 = 某时段的计划产出量 - 该时段的订单总合. 
装配提前期: 
主生产计划的提前期是产品的装配提前期,它小于时区1的时间跨度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