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推进流水线的标准化,我认为下面的5个阶段是必不可少。 
 
  
 
(第一阶段)确定[标准作业]、做出[标准作业书] 
 
(第二阶段)缺点[标准时间] 
 
(第三阶段)实行[作业编成] 
 
(第四阶段)实行[操作者教育]、实施[作业编成] 
 
(第五阶段)反复的[改善] 
 
 
 
(第一阶段)确定[标准作业]、做出[标准作业书]  
 
  
 
   A:确定[标准作业] 
 
      
 
      TPS将以下的3项称为[标准作业]的3要素,有关这些内容将按以下项目顺序进行讲解。 
 
      1作业顺序 
 
      2节拍时间 
 
      3标准手持(再制品) 
 
      在确定[标准作业]前,首先班长要参照生产技术部门(工艺部门等)发行的[作业指导书]和[零件明细表]中记载的内容,必须考虑用什么样的[作业顺序]进行组装是最好的方法。 
 
 并且班长要在考虑到[质量的确保]、[生产效率的确保]、[操作者安全确保]的前提下,确定认为是最好的[作业顺序]。 
 
      为了能使班长们制定出最好的[作业顺序],同时还需要生产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给班长们提供积极的支援。 
 
B:做出[标准作业书] 
 
      [标准作业的顺序]确定后,下一步需要班长将作业顺序记入[标准作业书]。同时将组装零件的名称、零件编号、数量、使用的设备和工装的种类等一并记入。 
 
 接下来班长要以[作业指导书]中记载的[质量标准]为主,将班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的应该记入的[质量确保方面的注意事项]、[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]、[作业的重点]记入[作业关键点]一栏内。 
 
      为了使这些内容能更容易的让操作者理解,可以的话最好加入简图。 
 
  [标准作业书]一定要班长亲自动手来写。因为要运用[标准作业书],对部下进行更便于理解的操作顺序的指导之前,首先班长自身必须领会内容。 
 
      作为参考在第四页附上[总装流水线的标准作业书]的例。实际使用是A3用纸。 
 
 C:制作[QC工序表] 
 
      [QC工序表]中要记入,为了确保[制造出的质量]所要遵守的质量规格、检查方法、检查的频度、检验记录的方法、设备点检的方法等。  
 
      [QC工序表]明确了,各种各样的检验项目由谁来负责检查,制造部门、检验部门、设备维护保养部门等所承担的工作。  
 
      另外[标准作业书]及各种[检验标准书]等所记载的质量规格,应该与[QC工序表]记载的内容进行整合。 
 
       (注): [标准作业书]和[QC工序表]的发行,应该是在将新车型试作时发生的设计质量问题、外协零件的质量问题、公司内的质量问题,在流水线生产开始前全部进行改善去掉以后。 
 
   如果没有进行充分改善就进行流水线生产的话,这些问题在流水线生产开始后会继续残留造成[阻碍生产的原因],还会给随后的[标准化]造成障碍。 
 
  新型车试做时的问题改善工作,应该是以生产技术部门(工艺部门)为主体进行的极为重要的工作。 
 
 
 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后面再续.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