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程(过程/进程/process)?什么叫流程?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自己思考去定义这样的一个名词。第160页给出的定义是,一个组织中能把输出转变成输出(该输出期望的价值比输入高)的任何一部分。 
 
我们一直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流程图,这些流程流图(process flowchart)中小框框,他们的输出的价值的期望值都是比输入高的。如果你发现这些小框框的输出的价值期望值没有比输入高,不要惊讶,生活中很多这样的场景。 
 
举个例子,比如你请个一天事假,你的上司要签字,你上司的上司要签字,人事部门要签字,财务部门要签字。你上司的上司签字有必要吗?你在工作上产生的影响已经由你的上司控制了,上司的上司对你的工作有没有直接的分配权力,所以让他签字一点作用都没有。 
 
再比如,户口本上已经有了父母信息,还要去开证明你父母是你父母的证明,这纯粹就是在创造就业岗位了。 
 
所以IE的ECRS的四大优化手法中eliminate排在第一位,也是流程优化中最最有效,投入相同产出最多的手法,也是我最喜欢的手法。 
 流程流图的基本模块就不赘述了,包括164页下班部分的buffering, blocking, starving。这些概念我曾经问过一些IE工程师和一些IE即将毕业的学生。他们对这个的理解有点弱,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这回事。我很震惊的。大家不清楚的网上找资料补习,也可以微信我。 
 我们看看有哪些类型的流程。基本上有三种: 
1、订货生产(make-to-order) 
2、备货生产(make-to-stock) 
3、混合式(hybrid) 
 
订货生产,订货生产只在产生订单需求的时候进行生产,它的交付期比备货生产要长。在供给能力越来越强大的今天,大多数企业都在向按单生产转型。因为它是“不见兔子不撒鹰”,鹰不会白飞,不会产生浪费。服务型流程基本上都是订货生产。我们看下刚刚说的两个例子,这两个例子都是服务型流程,最需要改善的就是生产周期。缩短生产周期来缩短客户的等待时间。但是这两个例子中的人物,他们在意你等了多久吗?呵呵。 
 
备货生产,不管有没有订单,都进行生产,就是“不管有没有兔子,鹰一直在上空盘旋”,这样鹰可以在第一时间抓到兔子,但也可能被累死,结果一只兔子都没逮到,容易产生浪费。但是备货生产一般性都会用预测数据,和实际消耗数据来控制生产数量。不会真正的不看库存数量,玩命生产,也就是大家会预测到底前方有没有兔子,如果预测有,就撒鹰。这种方式在供给能力比需求弱的时候很盛行,因为实际往往需求往往好于预期。比如买什么都要靠票的时代。 
 
 
混合式。这个就是现在最流行的方式。有的人认为lean是订货生产的典型。而我认为lean是偏向于订货生产的混合型。大家都知道lean的方式最后有一个成品超市来交付客户。然后生产系统去填充这样的成品超市。这种方式综合了两种优点,交付期较短,也不容易产生浪费。 
 
书上的MacDonald’s,burger king,wendy’s的例子也是讲述这三种方式的。大家可以当做扩展阅读。 
 
假设我在一个理发店的门口观察了一天14个客户的到达时间和离开时间 : 
| 顾客序号 | 到达 | 离开 |  1  | 9:15  | 9:35  |  2  | 9:46  | 10:01  |  3  | 10:23  | 10:45  |  4  | 10:56  | 11:34  |  5  | 11:18  | 12:02  |  6  | 11:56  | 12:16  |  7  | 12:01  | 12:31  |  8  | 13:45  | 14:14  |  9  | 13:55  | 14:06  |  10  | 14:34  | 14:59  |  11  | 14:59  | 15:17  |  12  | 15:23  | 15:45  |  13  | 15:48  | 15:59  |   我可以得出这样一张图: 
  
这张图中: 
水平方向上:绿色减蓝色的值是系统处理的时间,也叫leadtime,前置期,throughput time之类的。 
垂直方向上:蓝色减绿色的值是系统的在制件库存,也叫WIP。 
如果蓝线和绿线之间的面积越大,系统的改善余地越大。不知道这个图对大家帮助大不大 
 
 
 |